首页 中共临泽县委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乡村故事汇】 盐碱地长出“致富果”

发表日期: 2024-09-02 17:53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 

“我在这里种植枸杞15年了,从2015年进入盛果期,大概每年采收干果30多吨,年效益在150万元左右。”金秋,位于临泽县鸭暖镇小屯片区盐碱荒滩的鸿宝康枸杞种植基地再获丰收,基地负责人刘斌的喜悦溢于言表。

曾经的盐碱荒滩如何变成了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小小枸杞,功不可没。

时间回拨到2005年,在县城里做了多年装潢生意的刘斌,萌生出发展农业的念头。当年,他在小屯片区承包盐碱荒滩300余亩,开始试种农作物。然而,这里“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的盐碱化程度,给了刘斌当头一棒。

来时这里的土地碱性太大,春天的时候地里3-5公分厚的盐碱,到了45月份又全是积水,人都下不去,更别说种植了”。刘斌感慨道。

一开始,刘斌种过苜蓿,出苗率不到10%,此后持续的三四年里,先后试种过葵花、洋姜、甜菜,也基本绝收。眼瞅收不上粮的刘斌深感绝望,家人也慢慢失去了耐心,劝他放弃。但刘斌深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哪能不经历磨炼,可要继续坚持,必须先治理盐碱。为此,他买过很多书籍,也反复请教了在盐碱地改良方面的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在四周栽树、挖沟排碱、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开启了盐碱地改良之路。

2009年,临泽县大力推广特色林果种植,刘斌考虑枸杞抗盐碱、抗病性强,便将镇里支持的200棵枸杞苗在盐碱地进行试种当年成活率超过20%。结果好于预期,这让多年收成无望的刘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抱着“能10棵就能活100”的信念刘斌开始边改良盐碱地边种植枸杞。

2010年,刘斌将枸杞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成活率达30%2011年、2012年又栽植200亩,成活率近40%,此后四年不断补栽,为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他每年都要多次前往宁夏中宁学习。

“枸杞苗成活率不高,年年补栽,一亩地都需要连续栽种34年,加上枸杞是高密度用工作物,每年在修剪、防虫、采摘上都需要大量用工,在这过程中也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那时投入资金大,基本上也没啥产量,压力大得让我喘不过气来。”回忆起枸杞种植历程,刘斌至今感慨万千。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刘斌年复一年的补栽坚持下,到2015年枸杞种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同时县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支持基地,引进暗管排碱技术,曾经白茫茫的荒滩如今已是郁郁葱葱。

“从2015年开始进入盛果期,现在每年78月份采摘果子时,看到处处是红艳艳的一片,就让我充满希望和力量,回想起这10来年的坚守也感到很值得。”刘斌说道。

随着枸杞种植成功,2016年,刘斌还注册了商标,成立了甘肃鸿宝康生态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福建等地。2022年,刘斌生产的红枸杞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基地越来越稳固,每年吸纳务工人员6000多人次,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发展。

“我打算发展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对基地进行智能化、可视化改造,申报绿色有机产品,同时向精深加工延伸,明年开始研发生产枸杞原浆、枸杞酒等产品……”对于未来,刘斌信心满满。(郑安博、王英)

  标题书写:陈涛

编  辑:刘  颖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Baidu
map